一边是年营收高达55亿元的鸡肉巨头凤祥股份便捷股票配资,另一边却是股价持续下跌、市值大幅缩水的资本市场。
2025年5月,凤祥股份退市的消息像一颗炸弹,直接把外界的注意力拉满。
这家公司2019年才在港股上市,彼时风头正劲,市值高达47亿港元。
如今到了2025年5月12日,股价只剩1.89港元,总市值不到30亿港元,缩水了近40%。
五年时间,业绩是亮眼的。2025年3月底公布的2024年报显示,公司营收55.05亿元,净利润2.81亿元,比上一年还高。
可惜资本市场并没有给出积极回应,股价和成交量都很低迷,投资者看不出未来。
公司自己也承认,上市这几年,资本市场对凤祥股份并不买账,股本募集能力变得很有限。
2023年2月2日到2024年7月30日,公司因为H股公众持股量不足,被港交所停牌长达一年半。
直到2024年7月底,公众持股量才恢复到25%以上,才满足了复牌的要求。
这一长时间的停牌,直接削弱了投资者的信心,市场关注度明显变低。
从数据看,凤祥股份2023年就已经扭亏为盈,赚了1.6亿,2024年利润又创新高。
公司业务覆盖全产业链,还是肯德基、麦当劳这些国际大品牌的供应商,按理说底子很厚。
但现实骨感。2022年3月,母公司新凤祥集团旗下的祥光铜业爆发债务危机,涉及多家银行,金额高达2.91亿元和2585.5万美元。
2022年5月,祥光铜业进入司法重整,新凤祥控股等19家企业也被列入名单。
凤祥股份当年直接亏了7.69亿元,主要原因是存放新凤祥财务的8.08亿元资金全额准备减值。
2022年10月,控股股东持有的70.92%股份被司法拍卖,太盟投资集团旗下的Falcon Holding LP接手。
这一年,凤祥股份的命运发生了根本转折,控制权易主,外部资本介入。
2023年1月,太盟投资集团为凤祥股份提供循环贷款融资,最高日贷款结余1359.1万美元。
有了资金输血,凤祥股份2023年业绩扭亏为盈,似乎又迎来了新希望。
到了2025年4月,凤祥股份和菁裕企业发展(山东)有限公司达成合并协议,菁裕拟收购全部已发行股份。
菁裕其实就是太盟投资集团全资控股的公司,这场私有化退市其实是太盟在背后主导。
公司在公告里也没有遮掩,说得很直接,退市是因为资本市场没能提供优势,上市平台价值下降。
私有化退市,可以摆脱港股上市的合规和信息披露成本,也能让公司更灵活地做战略调整。
港股上市年费和合规成本是一笔不小的开支,对资金压力已经不小的凤祥股份来说,这笔钱能省就省。
有人担心,退市会让公司丧失直接从股权市场融资的能力,只能靠银行贷款、私募,资金压力更大。
但也有人觉得,退市能让公司不用再被资本市场短期波动牵着鼻子走,可以专注做好产品和业务。
凤祥股份不是第一家在港股退市的企业,也不太可能是最后一家。餐饮供应链的生意如今越来越卷,留在资本市场未必是最优解。
过去几年,凤祥股份一直在尝试发力C端,做深加工鸡肉、发展出口业务。2018年,白羽肉鸡出口收入市场份额达到8.6%。
行业内卷和重资产产业的牵连,让凤祥股份不得不考虑如何节流、如何调整业务重心。
太盟投资集团的介入,带来了外部资本和资源,但同时也让公司承担了更多来自资本方的压力。
这里的矛盾很明显:一方面公司业绩反弹,行业地位稳固;一方面资本市场不给面子,外部融资渠道变窄。
退市之后,公司能否继续保持市场竞争力,能否在没有公开市场支持下完成转型,是个大问号。
资本市场看重的是持续成长和想象空间,凤祥股份短期盈利改善并没有扭转外界预期。
退市可能只是表象,更深层的原因是产业链上的债务压力、集团层面的财务危机。
公司能否靠出口和深加工业务走出一条新路,未来还需要时间来检验。
现在的凤祥股份,像是站在十字路口,外部环境、集团债务、行业变局,全都压在一块。
资本撤退给公司带来了更多自主权,也带来了更多不确定性。
2025年7月11日,凤祥股份与菁裕企业发展还要落实相关综合文件,退市进程还在推进。
到那时,凤祥股份到底是断臂求生,还是准备下一波反攻,市场和投资人还得拭目以待。
谁都知道,鸡肉巨头的故事还没讲完,港股的退市只是新篇章的开始。
未来几年,凤祥股份能否走出债务和资本的泥潭便捷股票配资,能否在市场上重新证明自己,还没有答案。
高亿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